2025年4月10日,浙江大学刘建祥教授为红土地大讲堂做了题为《水稻高温抗性分子机制与种质创新》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学院郑云教授主持,农学院、园林园艺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烟草学院和茶学院等师生参加报告会。本次讲座由科技管理处、研究生处、园林园艺学院联合举办。
刘建祥教授讲述了水稻耐热性的昼夜差异是如何调控的以及高温下表面蜡质合成调控新途径两个科学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述水稻中两种富含甘氨酸的RNA结合蛋白OsGRP3/OsGRP162在调控苗期和生殖期耐热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揭示了OsGRP3/OsGRP162调控水稻耐热性具有昼夜差异,在夜晚高温胁迫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第二个故事主要是系统讲述了NAT1–bHLH110–CER1/CER1L模块水稻耐热性的信号网络。同时刘建祥教授团队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水稻育种新材料,增加了表面蜡质积累,让植物高温下条件下更耐热,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提高。


刘建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先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浙江省“万人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生物学)。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蛋白稳态调控与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在Nature Genetics、Science Advances、Science Bulletin、PNA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Trends in Plant Sciences等杂志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